木炭的制作主要通过高温炭化有机物(如木材),在缺氧条件下分解挥发物质,保留高碳含量的固体。以下是两种常见方法:
一、传统土窑法(适合手工制作)
选材
硬木最佳(如橡木、栗木、竹子),质地紧密,碳含量高。建窑
- 挖坑或垒土窑,留通风口和烟道。
- 木材竖直堆叠,空隙填碎木,顶部覆泥土密封,仅留排气孔。
点火炭化
- 从底部点火,控制通风量,让木材缓慢燃烧(200-350℃)。
- 烟道初期冒白烟(水分蒸发),后转黄烟(挥发分燃烧),最终蓝烟消失时封窑。
冷却取炭
- 封闭窑体,隔绝空气自然冷却3-5天。
- 开窑后敲击木炭,声音清脆者为成品。
二、现代机制法(工业化生产)
破碎烘干
木材粉碎成颗粒,烘干至含水量<15%。高温炭化
- 使用炭化炉(400-600℃),通入惰性气体或隔绝氧气。
- 热解产生可燃气体(可回收利用),剩余固体为木炭。
成型处理
- 粉末炭可加粘合剂压制成型(如机制炭、炭棒)。
- 部分工艺会增加活化步骤制成活性炭。
关键点
- 缺氧环境:确保挥发物燃烧不消耗碳本体。
- 温度控制:低温炭化质地疏松,高温(>600℃)则坚硬耐燃。
- 原料影响:硬木炭密度高、燃烧久;软木炭易点燃,适合引火。
安全提示
- 炭化过程产生大量一氧化碳,需在通风处操作。
- 冷却未完成时开窑可能引发复燃。
- 工业制作需专业设备,避免自行尝试高温炭化炉。
如需制作绘画或烧烤用的简易木炭,可尝试小规模土窑法,但务必注意防火安全!